一、微专业简介
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是面向国家新能源汽车产业战略需求,顺应汽车电动化、智能化和网联化发展趋势,融合车辆工程、计算机工程、机械工程、控制工程和电子信息工程等多学科交叉的“新工科专业”。该微专业聚焦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技术与安全核心领域设置的相关主干课程,构建“机-感-电-热-材料-控制”多学科深度交叉融合知识结构,为国家和地方新能汽车产业发展输送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微专业特色
以江苏省智慧交通产教融合基地、车辆工程省一流本科专业和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测试平台与标定产业学院等为依托,专业办学基础扎实。该专业为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新工科专业”,与德菲特软件科技(苏州)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可实现跨学科、跨学院、相关企业合作共建,需求牵引,符合社会发展、产业需求方向。
三、培养目标
立足于国家和地方战略发展需求,以新能源汽车产业人才需求为导向,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意识和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掌握新能源汽车领域相关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能够从事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零部件设计与制造、系统分析与测试、安全分析与仿真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四、课程设置
结合新能源汽车微专业学生培养总体思路,整合专业教学资源,分析相关课程对培养工程能力、工程师素养的基础上,构建了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微专业课程体系,总学分为13学分。
核心课程包括:新能源汽车结构与原理、动力电池与能量管理、智能网联汽车环境感知技术、车联网与V2X通信、新能源汽车仿真与实训和新能源汽车三电系统实训。
 
  
   
    课程名称  | 
    学分  | 
    学时数  | 
    考核 方式  | 
    开课时间  | 
   
   
    学时  | 
    理论  | 
    实践  | 
   
   
    新能源汽车结构与原理  | 
    2  | 
    32  | 
    32  | 
    0  | 
    大作业  | 
    2024-2025-2  | 
   
   
    动力电池与能量管理  | 
    2  | 
    32  | 
    32  | 
    0  | 
    大作业  | 
    2024-2025-2  | 
   
   
    智能网联汽车环境感知技术  | 
    2  | 
    32  | 
    32  | 
    0  | 
    大作业  | 
    2024-2025-2  | 
   
   
    车联网与V2X通信  | 
    2  | 
    32  | 
    32  | 
    0  | 
    大作业  | 
    2024-2025-2  | 
   
   
    新能源汽车仿真与实训  | 
    4  | 
    64  | 
    16  | 
    48  | 
    大作业  | 
    2024-2025-2  | 
   
   
    新能源汽车三电系统实训  | 
    1  | 
    16  | 
    4  | 
    12  | 
    大作业  | 
    2024-2025-2  | 
   
   
    合计  | 
    13  | 
    208  | 
    148  | 
    60  | 
    ---  | 
    ---  | 
   
  
 
 
五、学费
学生按学年缴纳微专业学费,收费标准按照《淮阴工学院学生收费管理办法(修订)》(淮工财〔2023〕119号)相关规定执行。每学分80元,合计1040元。 
微专业学费需一次性缴纳,学生正式录取后通过“淮阴工学院缴费平台”(http://pay.hyit.edu.cn/payment/login.jsp)进行缴纳,未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缴费的,自动视为放弃修读资格,缴费时间另行通知。
六、学制、成绩及证书
完成全部课程修满学分的同学可获得我校颁发的“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微专业证书和企业相关证书。
七、招生对象及要求
微专业面向本校交通类、计算机类、机械类、自动化类、电子信息类等专业大二及以上本科生招生,本期招生人数在45人左右。
为确保选拔认同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微专业培养理念或将来从事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相关领域工作,要求学生主修专业学习成绩优良,学有余力,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政治素养,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八、政策支持
获得微专业证书的同学将被优先推荐到相关企业实习与就业。
为选修微专业的学生配备班主任和企业导师,全程指导学生的学习和职业规划。
九、报名方式
满足微专业招收条件、有意向报名的同学,填写《淮阴工学院本科生修读微专业申请表》(附件1)和本人成绩单(学院盖章),纸质档交到24号楼206室,电子档于6月5日前发到邮箱1207584926@qq.com。
联系人:朱璐瑶老师    联系电话:18352867265
咨询QQ群:94763878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