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学弟学妹们:
大家好!我是17届交通运输专业的毕业生程晓凡,很荣幸能在这里分享我参与苏北计划(志愿服务乡村振兴计划)的经历。从报名到服务期满、再到成功考取公务员,这段历程让我对人生选择有了更深的思考。以下是几点关键经验,希望能为你们提供参考。
一、报名初衷:政策红利与个人选择的结合
选择苏北计划(志愿服务乡村振兴计划),主要基于两方面考量:一是政策优势明显。作为江苏本土项目,苏北计划(志愿服务乡村振兴计划)为毕业生提供了定向考公、考编的“绿色通道”。服务期满后,可报考面向志愿者的定向公务员岗位,竞争压力相对较小,且考研加分政策(服务期满2年加10分)为后续发展留有余地。二是基层实践需求。我希望通过一线工作积累社会经验,验证专业能力的实际价值。同时,作为苏北本地人,返乡服务也是回馈家乡的一种方式。
建议:若未来规划与体制内发展契合,苏北计划(志愿服务乡村振兴计划)是积累基层经验、提升竞争力的理想跳板;若追求职业多样性,需权衡岗位质量与个人长期目标。
二、报考过程:准备充分,细节制胜
1. 报名流程:通过江苏共青团官网系统报名,需提交申请表、院系盖章等材料,注意校地定向岗位与普通岗位的选择。
2. 笔试内容:侧重时政、乡村振兴政策及岗位相关专业知识,题量不大,较为简单。
3. 面试关键:先自我介绍,后回答2-3个问题。备考要点:熟悉苏北计划(志愿服务乡村振兴计划)(服务乡村振兴)政策。问题主要围绕志愿服务动机、专业能力应用(如“如何用所学助力乡村振兴”)、岗位适配性展开。
提醒:面试时态度真诚,要展现责任感与执行力。突出“扎根基层”的决心,志愿经历和专业与岗位匹配度是重要加分项。
三、岗位选择:因地制宜,谨慎决策
苏北计划(志愿服务乡村振兴计划)的岗位涵盖教育、医疗、农技、基层治理等方向,质量存在区域差异。 优先选择家乡或发展潜力较大的地区,可节省适应成本;优先选择与专业相关的岗位(如师范生选教育岗),更易发挥优势。偏远乡镇岗位可能面临资源匮乏,需提前了解住宿、交通条件;避免选择“虚设岗位”,可向往届志愿者咨询实际情况。

四、志愿服务实况:挑战与收获并存
1. 工作内容:主要负责宣传领域(如基层党建、单位公众号运营、稿件撰写等),需与联系各部门保持联系。
2. 生活待遇:每月1800元生活补贴+年度交通补贴,部分地区额外提供800-2000元津贴;免费住宿(部分地区不免费)+社保,服务期满获志愿服务证书。
3. 挑战与成长:初期需适应基层工作环境,处理复杂人际关系。在工作中我接触大量文件、了解了很多政策,同时自身的沟通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锻炼积累了宝贵的人脉资源。这在备考公务员中展现出了一定的优势。

五、发展路径:立足当下,规划长远
1. 考公优势:服务期满后,报考江苏省定向岗位,笔试环节与其他考生同台竞技,但在备考的过程中,因基层工作经验,对问题的理解更加深刻、立体、全面,相较于没有工作经历普通应届生,具有一定优势。
2. 持续支持:服务期间可备考,利用政策红利实现“服务-上岸”无缝衔接。
我的现状:目前已入职某基层单位两年多,志愿服务的经历让我在岗位上快速适应基层工作逻辑。
六、总结与建议
苏北计划(志愿服务乡村振兴计划)是充满机遇与挑战的选择,适合希望扎根基层或过渡备考的同学。以下几点供参考:
1. 明确目标:将其作为职业跳板还是长期规划,决定投入程度;
2. 主动学习:利用服务期积累实务经验,为后续发展蓄力;
3. 保持韧性:基层工作琐碎,但每一份付出都会在考公面试或未来工作中体现价值。
最后,愿大家勇敢选择、坚定前行,在苏北大地上书写属于自己的青春故事!
想要了解更多的同学可以添加学姐QQ(1474248346)进行咨询!